近年来,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,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其中,品牌争夺战也纷纷打响,而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,有胜也有败,有部分净水器企业或因市场运作不利,或因投资项目不当,或对政策预判不足等,导致资金链条断裂,陷入危机深渊,甚至倒闭、破产。其中的惨痛教训,值得其他企业深思。
净水器企业要决胜市场 稳定资金链是关键(图片来源于网络)
“捂紧钱袋”慎投资
现在不少家居企业是家族企业、私有企业。过去“前店后厂”,缺乏实力,贷款无抵押,借款无门路,只能靠积累“滚雪球”起家兴业,利用自有资金发展。由于资金来之不易,一些家居企业在经营上十分谨慎,投一个赚几个,至少不赔钱;广告、参展、促销、推广也小心翼翼。净水器企业只有活在当下,才能有未来。如果看到大‘钱景’,就经受不了诱惑,不知道自己的锅能烙多大的饼,盲目投钱上项目,一旦打水漂,一切都结束了。
坚持创新“抓卖点”,确保资金稳定回笼
坚持走货,才有回报,确保资金稳定回笼。不少净水器企业通过产品创新,让产品有卖点,订单不断,确保资金链条稳定。如有的净水器企业通过一定投入,做产品研发创新,在系列家居产品中推出了“M2饮水机”和“M-Smart”系列产品,这些产品或卖点清新,或专利产品,或适应市场,销路看好,收到了良好的“钱景”。
开源节流降成本,拓展“钱道”
作为中小净水器企业,因为融资难,贷款难,维系资金链困难多。为了生存和发展,企业坚持“自己的梦自己圆”。在“慎投资”的前提下,更加注重开源节流降成本,从内部挖潜找资金,拓展钱道。如有的企业在科学评估和预测市场的基础上,抓住节点,逆市运营,生产淡季“屯”材料,销售“冷”市抓生产,或通过生产、物流、仓储等环节精细算账,节能降耗,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人力成本,增加了产品的利润比,发挥了资金运用的长线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“省钱”--“生钱”的效应。
万不得已“小额贷”
或许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,一些地方家居企业之间极少相互借贷——或担心对方难回款,不愿意做债权人,或担心自己难还款,不愿意当债务人。而当“自己的梦自己圆不了”,实在“差钱”时就走两条路:首先是争取“官贷”,申请政府支持或银行小额贷款,解决燃眉之急,但此类贷款手续多,周期长,远水难解近渴;其次是走“民间借贷”,通过一定的抵押物,向融资机构贷款。有企业表示,这类借贷利息较高,条件苛刻,明知是坑也得跳。但要把握两点:一是不到万不得已,不往里跳;二是项目论证好,一定回款短平快,填上民贷这个“窟窿”,安全脱身,避开危机。
上一篇: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环保净水器市场渐趋火热 | 下一篇:互联网+时代 净水器行业可以加什么? |